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4期

城市交通
引入土地结构熵参数的出行分布预测广义重力模型研究
郭晓峰
2014, 32(4): 1-7,1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1
摘要:
在交通出行分布预测中,一般采用非重力模型的方法单独估计区内出行量,而这会导致与出行分布理论不一致性,以及复杂的统计分析.文中借助信息熵理论,建立了土地结构熵模型和引入熵参数的广义重力模型,以获得区内出行和区间出行一致的理论算法.将城市用地规划的构成要素直接引入交通规划,实现了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在规划理论和技术上的衔接,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2008年西安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区内出行和整体出行预测的误差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广义重力模型有效提高了区内出行估计精度,预测精度提高1倍,误差降低5个百分点,最大误差降低达到15个百分点.
公共白行车租赁站点调度需求量模型研究
焦云涛, 李文权, 冯佩雨, 丁冉
2014, 32(4): 8-1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2
摘要:
为降低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过程中调度员凭经验确定各站点调度需求量的盲目性,提高调度科学性并缩减调度时间和成本,将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调度需求量模型描述为最优化整数规划问题,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调度触发时间,以高峰时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最强、调度启动时间最晚为目标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调度需求量模型.针对该模型特点设计了十进制编码、二人竞赛选择、算术交叉、非均匀变异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调度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得到各租赁站点的最优调度需求量.结果表明,按照该模型求解出的调度需求量进行调度能够延迟高峰时段的调度启动时间至1.33h,较站点均一化存放率调度延迟0.67h,极大地延缓了调度启动时间并缩减调度工作量.
基于数据流集成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徐文华, 魏志强
2014, 32(4): 14-19,4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3
摘要:
传统的交通流预测技术使用静态和离线算法,无法对模型的参数值和内部结构进行在线调整.然而,交通流变化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其内在模式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导致构建好的模型准确度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流集成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将不断产生的交通流数据划分成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训练1个基础回归模型,然后加权组合为集成模型.通过不断训练新的基础模型,并置换出集成模型中准确度最差的基础模型,实现在线更新.在实测数据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静态离线的BN模型相比,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9.5%,运算时间降低了48.7%,并能够快速适应交通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的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
历史城区通勤者出行方式与活动模式交互作用研究
于淼, 叶茂, 王文渊, 过秀成, 何明
2014, 32(4): 20-25,3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4
摘要:
为了探究历史城区通勤者出行方式与活动模式之间的交互特征,选取根据扬州市历史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行调查数据将出行方式和活动模式分别划分为4类,运用协同进化Logit模型理论,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合理设置和标定,分别建立出行方式选择和活动模式交互选择的多项Logit模型,与未考虑交互选择对比发现,交互后能够提高模型的总体命中率.研究结果表明: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者与简单出行链HWH互为正相关;电动车通勤者与活动模式HW+MH和HW+OH互为负相关,说明历史城区通勤者较少选择电动车完成非工作出行;慢行方式对活动模式HW+ OH的相关系数为1.052,说明使用慢行出行的通勤者倾向选择活动模式HW+OH.
信号交叉口左转专用可变车道设置研究
张野, 袁振洲
2014, 32(4): 26-3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5
摘要:
针对某些城市信号交叉口各流向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导致的左转车道拥挤问题,为减少交叉口的道路资源浪费,提出在交叉口出口道设置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交通组织方法.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归纳出左转专用车道的静态和动态适用条件,并确定左转可变车道的长度、开关时间等参数的计算模型.以威海市某信号交叉口为例,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提出设置西进口左转专用可变车道的可行性,并使用Vissim微观仿真的方法对左转可变车道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最后给出该交叉口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方案.方案实施前后仿真结果表明,可变车道设置后的20个周期内,左转车流的延误降低51%,排队长度降低72%,左转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识别方法
李婷婷, 宋瑞, 何世伟
2014, 32(4): 31-3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6
摘要:
为充分发挥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的能力,提高枢纽运行效率,分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的形成机理,给出瓶颈的定义和识别流程,提出客流拥堵自动识别算法,考虑拥堵强度、拥堵持续时间和拥堵频率等拥堵特性,构建综合客运枢纽行人集散设施瓶颈识别指数模型并制定瓶颈分级标准.最后以北京南站地下一层换乘大厅为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高峰时段换乘大厅地铁进出闸机处为Ⅰ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5人,地铁东北、西南售票处为Ⅲ级瓶颈,平均排队长度为14人,与实际情况相符,而通过瓶颈缓解措施,能有效降低排队长度.
基于Logit模型的综合交通枢纽乘客出站设施选择
梁妍娇, 袁振洲
2014, 32(4): 36-4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7
摘要:
从选择方案特性和出行者特性两方面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乘客出站设施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Logit模型原理,选定年龄、属性、性别、负重和出行时间为特性变量,建立了乘客选择楼梯、自动扶梯或厢式电梯出站的路径选择模型.根据北京南站地铁出站乘客的RP调查数据,借助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检验,量化了影响因素对乘客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所建模型准确率高达81.69%,模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影响因素中,年龄、负重、属性和出站时间影响乘客出站设施选择,而性别对乘客出站设施选择基本没有影响.此研究为优化枢纽内部空间布局、评价和提高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设施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定时、定线路上下班拼车方案实现与评价——以淮安为试点
周桂良, 黄凯, 毛丽娜, 朱艳茹
2014, 32(4): 41-45,5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8
摘要:
因信息不畅、费用不统一、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和法律界定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私家车拼车市场发展缓慢.设计了以淮安为试点的定时、定线路上下班拼车方案,搭建了拼车信息平台,实现了拼车的信息检索、信息配对、双方互选、双方互评等功能,并利用时间费用阻抗评价模型和Vissim仿真对该实施后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使时间费用阻抗减少65%~86%,拼车路网中平均车速提高17.83%、总停车延误时间减少34.84%、总行驶时间减少28.29%、总延误时间减少40.89%、平均延误时间减少29.23%.方案在淮安试点表明,该方案能较大地减少拼车过程中的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改善拼车区域路网交通拥堵状况,提高拼车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成都市拼车可行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孙耿杰, 袁振洲
2014, 32(4): 46-51,6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09
摘要:
为缓解成都市道路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对成都市拼车行为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拼车概念、国内外现状及措施进行介绍.对500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市民出行方式分析、拼车需求与收入关系分析、市民拼车经历统计、拼车收费情况分析、拼车信息获取方式分析、拼车认可度及市民拼车出行态度分析等,通过分析,成都市目前有高达61%的公交车出行用户,且中低收入水平的市民中有高达80%的人群愿意拼车,为拼车奠定了群众基础.此外,拼车认可度及市民拼车出行态度分析中,大力支持与鼓励拼车的比例分别高达36%,37%,进一步表明拼车在成都是可行的.对拼车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五项对策.
基于Vissim仿真的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研究
杨熙宇, 李鹏凯, 曹丽艳
2014, 32(4): 52-5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0
摘要:
从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入手,深入分析了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定义、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可靠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考虑公交专用道情况下的车辆行程时间可靠性概念模型,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对不同影响参数下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的车辆行程时间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以对公交优先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向红艳, 彭学文
2014, 32(4): 57-6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1
摘要:
实时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是智能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帮助居民进行出行规划和减少等待时间.通过研究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总结了基于GPS、APC等数据的统计学方法和分析模型.对历史平均法、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支持向量机和基于概率的预测模型等几种典型方法的预测原理进行了介绍,从预测精度、实时性、计算复杂性等几个方面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公交到站时间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了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干道旅行时间实时预测
刘家东, 林永杰, 王峰
2014, 32(4): 62-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2
摘要:
城市干道旅行时间预测是实时交通运营管理与交通诱导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出行者的重要需求.文中分析了济南市经十路采集的真实数据,研究发现了交通需求和旅行时间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同时段具有较大差异、全天具有显著早晚高峰、以及工作日同时段具有相似性及波动性等特征.基于该类特性,分别改进了适用于周期性数据的卡尔曼滤波和波动性的人工神经网络2类预测模型.提出了组合预测算法,将基于历史同时段数据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预测值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历史天和临近时刻的可用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3.8 km的信号控制干道上,组合预测模型平均误差低于0.9 min,误差超过2 min的概率低于4%,其预测性能可满足实时的交通需求.
道路交通
团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胡思涛, 王雪梅, 朱艳茹
2014, 32(4): 69-73,10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3
摘要:
近年来团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对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文中以沪宁高速公路沿线4 174站次的团雾过程和74起团雾天气下的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团雾的发生规律和团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研究发现:秋、冬、春三季团雾发生频率高,发生时段主要是在后半夜的00:00时至凌晨06:00时之间,临湖环境和临江路段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水汽输送通道而成为团雾高发的区域.1年中的10~11月、1~2月、4~5月,1d中的早上07:00~08:00是团雾天气下交通事故高发期;事故形态主要为追尾,伤亡程度十分严重,死亡人数3人及以上的事故数占55.41%.事故涉及车辆多且损毁严重,涉及10辆以上的事故占75%左右.70%左右的事故造成的交通中断或滞留时间在5h以上.
基于车辆稳定性的改扩建高速公路横坡方案安全性评价研究
黄钢, 陈亚振, 侯悦, 吕能超
2014, 32(4): 74-7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4
摘要:
针对改扩建高速公路单侧加宽方案老路利用时可能存在的行车稳定性问题,应用基于车辆动力学的建模仿真方法,采用联合仿真技术,在Carsim/Trucksim仿真软件中得到车辆在横坡组合路段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垂直载荷与车辆侧向加速度;在Simulink中计算车辆的横向载荷转移率和侧向加速度;通过上述指标分析车辆横向侧翻和侧滑稳定性,判断车辆在改扩建公路横坡组合路段上的行驶稳定性;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横向坡度为2%和1.5%、换道路长为120 m和80 m的横坡组合路段上行驶均具有良好的横向稳定性;该方法可用于其他道路和驾驶行为的车辆稳定性分析.
行车错觉模拟分析及道路标线优化
孙潇昊, 季予, 程建川
2014, 32(4): 80-86,13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5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道路错觉相关研究,并提出对光线错觉的理论补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光线可能导致道路错觉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三维立体标线来解决道路错觉问题,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及时减速的有效方法.并对三维立体标线的具体参数进行研究,得出了适合于实际工程的参数;再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三维立体标线的减速效果,得出正向设置减速34%,反向设置减速27%的结论.通过展望表明了三维立体标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水路交通
基于EEOI的内河船舶航速优化研究
陈前昆, 严新平, 尹奇志, 吴兵, 孙星, 范爱龙
2014, 32(4): 87-9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6
摘要:
航速优化对船舶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船舶动力学理论,以内河船舶为实例,规避理论模型中的不确定参数,利用实测数据确立主机油耗与航速关系模型,该模型考虑水流速度对油耗的影响,进而建立船舶EEOI与主机转速模型,并应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定时间内,船舶主机采用优化得到的转速运行时,油耗节省0.8t,EEOI减少1.64%,提高了船舶能效水平.
船舶能效信息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设计
马东芝, 严新平, 赵江滨, 张涛
2014, 32(4): 92-96,10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7
摘要:
为了实现船舶能效数据的采集和实时动态远程监测,采用了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实现了位于船舶内部不同位置传感器数据的汇总,制定了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了基于不同通信协议的传感器数据高效采集和传输,提出了基于3G无线网络的船舶能效信息远程采集传输方案,通过实际测试发现该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能够实时观测到目标船舶运行的实时动态数据的变化,同时在远程客户端对无线回传的数据进行了监测、显示和保存,充分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基于半导体制冷救生艇造水装置Matlab仿真
万江龙, 尹奇志, 严新平, 王凯
2014, 32(4): 97-10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8
摘要:
在海难事故发生时,淡水对于救生艇上人员生存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救生艇的海洋工作环境,对半导体制冷结露空气造水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了1种适用于全封闭式救生艇的小型化造水装置.该装置主要特点是通过半导体热端对海水进行加热,并用加热后的海水加湿空气.根据该造水装置的原理改进了造水装置产水率的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对该装置的产水率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各个工况下该装置的产水率.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加湿过程,造水装置的产水率相对于传统方法在夏季可以提高67.4%,冬季可以提高600%,该装置解决了传统造水方法在冬季无法提供乘员的基本用水问题.由于采用海水加湿会导致淡水中含有少量盐分,但是含有少量盐分的淡水并不会伤害人体.
天津港环境污染防治分析与治理研究
姜涛
2014, 32(4): 102-10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19
摘要:
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对港口的环境治理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天津港的环境问题主要为粉尘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以及石化作业中产生的环境风险.以天津港为目标,以各个环境因素为评价对象,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对港口的环境污染防治进行分析,包括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噪声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防范,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和公式计算来分析污染物产生的源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措施,以满足天津港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100%达到功能区标准,空气环境好于2级标准天数大于310天/年,危险废物合规化处置率100%,港口环境风险降到最低,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轨道交通
基于竞争模型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分析
张杰林, 李铁柱
2014, 32(4): 108-112,11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0
摘要: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一定的出行距离上会产生客流竞争,研究两者的共线关系,对于实现两者的有效协调,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方式选择影响因素,选取建模的主要变量:出行时耗和费用.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作为效用函数,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方式选择的Logit模型.在建模的基础上,运用深圳市的交通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两者共线运营时的分担率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共线距离的增加,轨道交通分担率逐步增大,常规公交分担率逐步减小.在特定票制下,两者分担率曲线存在突变点.依据分析结果,提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网设计的相关建议.
厦深铁路对汕尾市公路客运的影响研究及发展策略探讨
罗云辉, 靳文舟
2014, 32(4): 113-11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1
摘要:
为研究铁路对公路客运的影响,从出行者偏好和运输方式特性出发,选取安全性、经济性等7项指标确定运输产品的效用值,对传统的Logit模型特征函数求解进行了改进,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和意向调查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可能满意度法对分担率模型进行求解.与典型方法和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Logit模型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比较简便有效.利用二次曲线时间序列法和改进的分担率模型,计算出未来2年内公路客运量将同比减少56%,铁路和公路的客流分担率分别为56%和44%.可见,厦深铁路的开通将对汕尾公路客运产生较严重的冲击.最后通过SWOT战略分析对公路客运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航空交通
基于修正延误波及树的航班延误传播研究
吴薇薇, 郑松林
2014, 32(4): 119-123,13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2
摘要:
为了正确反映延误航班与机场随机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提出了1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和机场随机因素分析方法.将机场随机延误因素的影响转化为时间参数.在综合考虑航班延误、航班计划的同时引入贝叶斯网络分析结果对延误波及树进行修正,在历史航班运营数据集上对修正延误波及树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延误波及树模型提高了航班延误传播的预测精度,预测平均误差分别由修正前的11.76%和13.75%降低至3.45%和3.39%,多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修正延误波及树的普适性,丰富了航班延误传播问题的研究方法.
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航空港集疏运方式选择研究
郭振义, 靳文舟
2014, 32(4): 124-13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3
摘要:
为研究航空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在航空港集疏运系统需求描述的基础上,介绍并运用巢式Logit模型原理,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实例,建立适用于白云机场集疏运系统的方式选择模型(NL模型),分析确定各相关影响因素项的影响机理,运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虚拟选择枝的共性和相异部分的参数进行修正和标定,从而获取各种集疏运方式的选择概率.结合调查选取的20份样本数据,运用模型编程计算得出私人小汽车、出租车、机场巴士、城际巴士和城市轨道共5种集疏运方式的方式选择概率分布结果,结果显示私人小汽车和出租车二者占比大于45%,机场巴士和城际巴士占比约40%,城市轨道仅占比15%.因此,为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需要对白云机场提出具有参考性集疏运系统改进方案,为今后航空港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和航空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飞机客制化模型研究
章程, 丁松滨, 王兵
2014, 32(4): 131-13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4
摘要:
在飞机设备选型时,客户需要对制造商给出的标准规范清单进行选择,以得到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设备,文中对该客制化流程进行了研究.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模型,评估待选设备与客户定制需求的关联程度,同时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化表示成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差异.灰色关联度是评估待选设备是否纳入购买清单的依据,反映了待选设备对需求的符合程度.最后以A320-200飞机的客舱可选项为例,应用于2家航空公司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下,得到了2家公司不同的设备购买优先次序和选项清单.比较结果验证了客制化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为飞机设备选型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技术及应用
基于CAN总线的停车位检测器设计与实现
周云城, 王维锋, 万剑
2014, 32(4): 137-142,15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5
摘要:
为提高停车位信息采集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利用CAN总线通信技术设计并实现1种感知停车场车位空满状态的检测器.提出车位检测器总体技术架构与硬件组成,分析软件设计流程、车位检测优化算法、以及通信报文协议,并给出具体实现方案.通过对100个设备节点进行组网测试,结果表明:检测器的车位状态判定准确率大于98%,车位信息报文上传时延小于1.5ms,丢包率小于1%.
汽车ACC系统纵向控制六模式切换策略仿真研究
王楠, 刘卫国, 张君媛, 童宝锋
2014, 32(4): 143-14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6
摘要:
为了增强现有六模式汽车自适应巡航(ACC)系统全工况下的适应性,文中综合考虑了2车相对速度、相对距离和本车速度等参数对ACC系统控制策略的影响,提出了1种六模式ACC系统控制模式的划分方法,并定量地确定了控制模式划分的边界条件.为了使ACC系统能够根据车辆行驶工况做出合理的响应,分别设计了各控制模式的加速度算法.将模式划分方法及控制策略建立相应的Simulink模型,考虑到PreScan具有场景建立便利性和可视化等优点,采用PreScan仿真场景并通过CarSim车辆动态模型,对所设计的六模式ACC系统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六模式ACC系统,在全工况特别是前车切入等复杂工况下,较现有的六模式ACC系统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查询统计模型研究与应用
江海龙, 吴晓东, 邵志骅
2014, 32(4): 149-15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7
摘要:
为解决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日益增多的多样化查询统计需求,减少开发各类查询统计软件功能模块的编码工作量,加强功能逻辑管理,对现有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查询统计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从中抽取出了功能组成的关键本质要素,建立了1种基于可配置型的查询统计模型.文中介绍了该模型中通用查询、通用统计及Web页面构建3大部分的实现方式和组成关系;依据该模型设计的应用总体技术架构;查询统计功能配置软件和专用语言解析器软件.通过该模型在公安交管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查询统计配置集中管理和自动更新机制,提高了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效率,快速响应了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的业务需求.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物资需求预测的方法研究
陈方超, 管俊阳, 王道重, 刘旭宁
2014, 32(4): 155-15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8
摘要:
应急物资需求的预测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顺利高效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能否做出准确的预测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考虑时间对特征因素的影响,采用了熵值法确定特征因素权重系数,运用灰色关联度算法计算案例间的相似度,使用了基于时间因素影响的权重调整的方法,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从而求得相似案例,以解决灾区应急物资需求问题.通过对5个源案例与目标案例各个特征因素的相似度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城市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研究
李扬威, 焦朋朋, 杜林
2014, 32(4): 160-16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4.04.029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停车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停车管理水平,进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势在必行.针对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本文系统的阐述了该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部分现有系统的优缺点,指出了未来城市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以系统整合为前提,重点研究了智能停车系统的主要功能,并提出了系统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系统组成和功能实现的技术方法.该系统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提供了1种可靠途径,并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停车设施,做到停车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